中國西藏網訊 在西藏拉薩曲水縣拉薩河畔三有村,一座融合藏式風情與現代功能的建筑格外溫暖人心。投資350萬元建成的幸福驛站,作為西藏村級首創的養老托幼綜合服務中心,正以創新的“老幼共融”模式,為這個易地搬遷村莊繪就民生幸福底色。
圖為在幸福驛站工作人員與老人們在日間照料室聊天
幸福驛站以精準服務破解民生難題,接收18位長者,解放16戶家庭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,這些勞動力安心外出務工,這筆收入,是改善生活的堅實保障,是奔向更美好生活的底氣。驛站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就業平臺,直接創造了2個穩定就業崗位,優先吸納本村勞動力,其中15個崗位定向提供給曾經的貧困群眾,員工人均月收入達到2600元,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獲得體面收入,有效緩解了家庭經濟壓力,實現了“照顧家庭”與“穩定增收”兩不誤。
圖為在重陽節時幸福驛站的老人們集體慶祝生日
在驛站建成前,許多家庭因需專人照料老人而無法全力投入生產,額外的醫療護理支出也加重了負擔。驛站提供專業、全面且費用合理的日間照料、健康監測(村醫每日為老人量血壓、問診登記)和康養服務(如按摩理療),讓在外打拼的子女再無后顧之憂,也讓老人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頤養天年。正如70歲的波啦次仁扎西所說:“其實驛站啥都有,早晨村醫為我們測量血壓、詢問身體狀況;午飯后,我和老伙伴們一起玩藏骰子、下棋聊天。”十年前從茶巴拉色麥村搬來后,波啦次仁扎西和莫啦艾索郎這對老夫妻在驛站找到了新生活:“兒子在拉薩上班很放心,我們老兩口在這里過得特別舒坦。”
圖為波啦次仁扎西和莫啦艾索郎
驛站不僅照料老人,其托幼中心更關注隔代養育的現實需求。針對老人帶娃普遍缺乏科學指導的問題,工作人員定期開展營養、衛生、安全等主題講座,有效提升了祖輩的科學養育能力。這不僅保障了幼兒的健康成長,更增進了祖孫情感,實現了“老有所為”與“幼有所育”的和諧統一。
圖為小孩兒們在幸福驛站托幼室玩耍
幸福驛站的雛形始于2020年的養老驛站,當時服務24名老人。面對村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,三有村養老驛站在江蘇省援藏資金的大力支持下,于2022年啟動升級擴建工程。新建成的幸福驛站創新性地打破了傳統單一養老模式,將保健室、藥品庫、兒童托幼中心、老年活動中心等功能緊密融合。在這里,老人晨檢時能聽到隔壁孩童的嬉笑,祖輩閱讀時能看到孫輩玩耍的身影,“老幼共融”的場景生動詮釋了民生服務的溫度與智慧。
作為西藏首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,三有村的發展始終離不開黨支部這個堅強堡壘。從2016年帶領180戶、767名村民搬出深山安新家,到大力發展養雞場、奶牛場、溫室大棚等集體經濟,再到如今構建起以幸福驛站為代表的養老托育服務體系,黨支部累計解決就業342人次,確保每戶至少1名勞動力穩定就業,村民人均收入從搬遷初期的3000余元躍升至如今的20700元。“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”、“全國文明村鎮”等沉甸甸的榮譽,正是山鄉巨變、民生改善的有力見證。
圖為村醫德慶拉姆為老人測量血壓
如今,幸福驛站的老人們自發當起“新舊西藏對比”的宣講員,用親身經歷滋養青年心靈。三有村未來將持續深化“養老托幼+”服務內涵,拓展服務內容,探索建設更多以老年人需求為核心的服務場所,用心用情用力繪就老有所養、幼有所育、民有所樂的幸福鄉村新畫卷。在這片煥發新生的土地上,幸福正如拉薩河水般,靜靜流淌進每個家庭的心田。(中國西藏網 記者/旦曲)
責編:伍鏌
一審:印奕帆
二審:蔣俊
三審:譚登
來源:中國西藏網